洪澇災害多發(fā)的自然原因 中國洪澇災害的歷史
2024-08-07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洪澇災害具有范圍廣、發(fā)生頻繁、突發(fā)性強等特點,且歷史悠久,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那么,洪澇災害多發(f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下面跟隨天奇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洪澇災害多發(fā)的自然原因
1.氣候因素
降水變率大:許多地區(qū)位于季風氣候區(qū),降水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大,尤其是夏季降水集中且強度大,容易引發(fā)洪澇災害。
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包括暴雨、強降水等,增加了洪澇災害的風險。
2.地形地勢
地勢低洼:低洼地區(qū)容易積水,排水不暢,是洪澇災害的高發(fā)區(qū)。
河道形態(tài):河道彎曲、狹窄或堵塞都會影響洪水的排泄速度,加劇洪澇災害的程度。
地質條件:地質構造不穩(wěn)定、土壤滲透性差等因素也會影響洪水的形成和排泄。
3.水文條件
水系發(fā)達:水系發(fā)達、支流眾多的地區(qū),洪水匯流速度快,洪峰流量大,容易形成洪澇災害。
4.植被與土壤
植被覆蓋: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河床抬高,加劇了洪澇災害的風險。
土壤類型:土壤類型也會影響洪水的形成和排泄。例如,滲透性差的土壤容易積水,加劇洪澇災害。
中國洪澇災害的歷史
商代時,出現(xiàn)我國有記載的最早的城市水災,商都耿曾被河水沖毀,災害嚴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混戰(zhàn),以水代兵,人為水災頻繁。
秦漢至隋唐五代時期,水災記載明顯增多,災情描述也較具體。如兩漢420多年間,較大水災70余次;魏晉南北朝370年間,有110余次水災記載。
隋代后期,山東、河南特大水災,加劇了隋朝的崩潰。
宋朝建立后,黃河泛濫依舊頻繁,河患嚴重。如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黃河泛濫,河南、山東大水,民眾流離失所。
元朝時期,黃河泛濫尤為嚴重,河患頻繁。
明清時期,特大水災有“萬歷三十五年之水”、“順治十年之水”等。
20世紀以來,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洪澇災害的頻率和強度也有所增加。如1931年江淮大水,1991年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發(fā)生較大的洪水,以及1998年長江、松花江、珠江、閩江等主要江河發(fā)生的大洪水等。
猜你喜歡

青團的餡料有哪些 青團的別名


青團怎么做好吃 做青團的小技巧


吃青團需要注意什么 青團的常見做法


春捂到什么時候最合適 春捂有哪些好處


春分飲食注意事項 如何通過飲食預防春困


春分節(jié)氣注意事項 春分節(jié)氣天氣變化


黃燜雞的做法 哪些人不適合吃黃燜雞


春分節(jié)氣喝什么湯 春分節(jié)氣的習俗


春分節(jié)氣吃什么好 春分節(jié)氣喝什么茶飲


春分節(jié)氣怎么養(yǎng)生 春分養(yǎng)生食譜


洪澇災害多發(fā)的自然原因 中國洪澇災害的歷史


影響氣候變暖的自然因素有 影響氣候變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洪澇災害屬于什么災害 洪澇屬于什么災害


洪澇災害屬于什么災害 洪澇屬于什么災害


洪澇災害屬于什么災害 洪澇災害是什么


暴雨洪澇災害包括哪些 暴雨洪水有哪些災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