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質量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分析
2022-04-24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一、教師教學拔高要求,教學繁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倡簡、務本、求實、有度。教材處理要簡約而不簡單。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挖掘、梳理、濃縮,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化難為易,以簡馭繁。其次,教師如果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學繁雜”的問題。
二、教師教學死摳教材或無度拓展。
有些教師認為,凡是教材中出現的內容,都是正確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識,都是重要的。因此,從字詞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題讓學生回答,把學生當作規(guī)范答題的機器,不考慮問題的難易度以及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和思路。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課程資源,體現了課程日標和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給教師樹立一個必須遵從的“權威”,而是搭建一個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平臺”。新課程倡導開發(fā)的教材觀,要求教師做教材的主人,成為教材的鑒賞者和開發(fā)者,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三、朗讀指導重技巧,情感體驗不深刻。
當前,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以讀代講”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閱讀教學中加以實施。但在實踐過程中,更多的教師將重點放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上,如重音、停頓、節(jié)奏等,或是籠統(tǒng)地提出朗讀的要求,如“讀得美一些”、“讀出作者……的感情”等。這樣的指導,不能觸及文本的深層,學生的朗讀只能是飄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對課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朗讀技巧的指導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從重點的詞句入手,從學生的情感體驗著眼,結合文本的內容和語言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和啟發(fā),體會語句暗含的意思,學生的讀才有根。在實踐中可嘗試以下做法。
讓學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創(chuàng)作的相關背景資料,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與文本零距離接觸;借助媒體手段和教師語言等創(chuàng)設情境甚至再現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讓學生換位體驗。在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教師加以點撥、指導,引領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傊挥杏眯撵`引導心靈誦讀心靈,才能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下讀出味,讀出神。
四、教師教學過分依賴教材和備課資料。
在備課時,一些教師大致看看課文,就急于讀教材,甚至照著教參寫教案,搞”教材搬家”。這中間缺少獨立思考,沒有“化”的過程,雖然把教學要求、教學步驟方法寫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沒有消化,還是人家的,肯定不會收到好的閱讀效果。
五、教師對教材把握不準、處理不當。
仔細分析一些課例,許多課的問題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處理上,有文意把握不準、教材理解有誤、切入點找的不好,缺乏整體把握問題。引導學生鉆研文本,教師必先鉆研文本,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六、追求形式,浮華空泛
閱讀教學時常遭遇這樣的尷尬:教師神采飛揚、學生積極踴躍、教學進程順利,課后反饋卻很不理想。為什么?環(huán)節(jié)設計似乎沒什么疏漏,學生的發(fā)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題,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小組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手段本身無錯,關鍵在于教師運用是否妥當。有的老師過于追求形式,使語文課堂呈現浮躁之氣,其間欠缺了思考——冷靜的、有深度的思考。很多時候學生沒有充足“讀”(尤其是默讀)的時間,發(fā)言順應老師思路,而非自我生成。更直白些講,過分形式化的課堂,使學生的視覺聽覺不斷受到沖擊,容易產生思維疲憊。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是根據老師的暗示,猜測老師想要什么樣的答案,而不是考慮自己收獲了什么。沒有思考,何來感悟?浮華之下,自然只剩了空泛。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小學語文質量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分析


支原體肺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支原體肺炎突出的臨床特點是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常見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常見的質量單位有什么


太陽的質量占整個太陽系的多少 太陽占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多少


新生兒支原體肺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新生兒支原體肺炎是肺炎嗎
